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7668

7668.“你们这壮

7668.“你们这壮年人去事奉耶和华吧”表要离开那些处于确证真理的人,好叫他们敬拜主。这从“你们去”、“壮年人”和“事奉耶和华”的含义清楚可知:“你们去”是指要离开他们,如前所述(7658节);“壮年人”是指确证的真理,如下文所述;“事奉耶和华”是指敬拜主,如前所述(7654, 7658, 7664节)。“壮年人(或年轻人)”之所以表示那些处于确证真理的人,是因为“儿子”、“孩子”、“壮年人(或年轻人)”、“人”、“老人”表示处于其真正秩序中的聪明和智慧的方方面面。在天上,所指的就是这些方面而不是这些年龄阶段的人;因为天上的人拥有属灵的观念,属灵的观念具有这样的性质:来自纯自然界或世界的形像无法进入,而是立刻脱落,并转变为更适合天堂智慧和天使思维的那类形像。这就是为何“儿子”、“孩子”、“壮年人(或年轻人)”、“人”、“老人”在灵义上不可能表示那些被如此称呼的男人,只表示相对应的属灵事物,就是聪明和智慧的方方面面。所表示的是这些,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他们的那些地方的内义很明显地看出来。
  在圣言中,“壮年人(或年轻人、年轻男子、青年男子等)”表示那些拥有聪明的人,或在抽象的天使观念层面上,表示聪明本身。他们因表示聪明,故也表示确证的真理,因为这种真理属于聪明。此外,在原文,此处用来表达“壮年人”的词源自力量和能力,这力量和能力是真理从良善所获得的,因而是确证的真理所获得的。因此,这名被归于主。撒迦利亚书
  剑哪,应当兴起,攻击我的牧人和我的邻舍(年轻人)。击打牧人,叫羊分散。(撒迦利亚书13:7)
  不过,这些话论及主(参看马太福音26:31)。还有耶利米书:
  背道的民女子哪,你反来覆去要到几时呢?耶和华在地上造了一件新事,就是女子护卫(年轻)男子。(耶利米书31:22)
  在原文,用于“壮年人(或年轻人、年轻男子)的另一个词表示聪明,因而表示属于聪明的真理,阿摩司书:
  我打发瘟疫在你们中间,像埃及的样子;我用剑杀戮你们的少轻人,使马匹被掳掠。(阿摩司书4:10)
  “像埃及的样子”表示被败坏的记忆知识;“被杀戮的少轻人“表示由此被毁灭的真理;“马匹被掳掠”表示被引入错误的理解力。
  阿摩司书:
  他们必飘流,从这海到那海,从北边到东边,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却寻不着。当那日,美貌的处女和青年男子必因干渴发昏。(阿摩司书8:12-13)
  “美貌的处女”表示对真理的情感;“青年男子”表示聪明;“因干渴发昏”表示被剥夺真理;这就是为何经上说“他们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却寻不着”。此处所表示的不是美貌处女、青年男子,也不是因干渴发昏,这是显而易见的。耶利米书:
  死亡上来,进了我们的窗户,入了我们的宫殿,要从街上剪除孩童,从大道上剪除年轻人。(耶利米书9:21)
  又:
  我所喜乐的城、荣耀的城,为何被撇弃了呢?因此,她的年轻人,必仆倒在街上。(耶利米书49:25-26; 50:30)
  耶利米哀歌:
  众民哪,听吧!看我的痛苦,我的处女和年轻人都被掳去。(耶利米哀歌1:18)
  在这些经文中,“年轻人”表示属于聪明的真理。
  

宇宙星球 #39

39.我曾看到我们地

39.我曾看到我们地球灵与水星灵在一起,并听见他们交谈。除了其它事情外,我们地球灵还问他们信的是谁。他们回答说,他们信神;但当进一步询问他们所信的神时,他们就不愿说了,因为他们的习惯是不直接回答问题。然后,水星灵反过来问我们地球灵信的是谁,他们说,他们信主神。这时,水星灵说,他们发觉他们(即我们地球灵)不信任何神,并且习惯嘴上说信,其实并不信。水星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因为他们不断运用这洞察力去探究别人所知道的。我们地球灵属于那些在世时照教会的教导表白信仰,却没有活出信仰的生活之人。在来世,那些没有照自己的信仰生活之人就会丧失信仰,因为信仰没有成为这个人的一部分。一听到这话,我们地球灵都沉默了,因为他们凭那时所赋予他们的觉知承认事实的确如此。那些出于教义表白信仰,却没有活出信仰的生活之人,根本没有信仰(AC 3865, 7766, 7778, 7790, 7950, 8094)。他们的内在反对信之真理,尽管他们在世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AC 7790, 7950)。

属天的奥秘 #8094

8094.“虽然那里

8094.“虽然那里近”表虽然它首先出现。这从“近”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分离之信时,“近”是指它首先出现。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当如何理解关于分离之信或唯信首先出现这个观点。生活的邪恶伴随着它自己的虚假,这虚假就隐藏在陷入生活邪恶的人里面,有时他意识不到虚假在他里面;不过,一旦他思想教会的真理,尤其当他思想得救时,这虚假就会出现,并清楚显明自己;他若不能否认真理本身,就是真理的一般方面,就会以适合自己邪恶的方式来解释它,从而歪曲它。因此,当他思想信和仁,也就是教会和得救的两个必不可缺的要素时,信立刻出现,但仁不会,因为仁反对生活的邪恶。结果,他也将仁抛到一边,只选择信。由此明显可知,信之真理是“近”的,但信之良善不近;也就是说,首先出现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许多虚假和错误的观点都是从这个错误和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接踵而来的,如:善行丝毫无助于得救;人的生活死后不会跟随他;那时人唯独凭恩典通过信得救,无论他在世上过着怎样的生活;最坏的罪犯也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凭信得救;邪恶能在一瞬间被抹除。这些和其它类似观念就是进入人的思维,并通过这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所确立的观念;它们以一个连续的链条从它延伸。但是,如果仁和生活是起点或第一个原则,那么看待这些观念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